家在抚顺·乡俗 | 最悠长 民俗传承有新意

今抚顺  02-03 09:08  作者:王丽敏 魏宁 曹凤娇 韩烨 A+ A-

  2月3日

  小今推送日历:最悠长 民俗传承有新意

  如果说年是一幅关于春的美好画卷,那么乡俗则是画卷上的点睛之笔。因为注入了乡俗,家乡的年年味醇醇、令人难忘。

  一方乡俗,一方人。家在抚顺,一抹乡俗是窗户上的片片火红,是姥姥蒸锅里的蒸蒸日上,是街边甜脆甜脆的糖人儿,也是满乡农庄里的大秧歌和苏子叶饽饽……

  连日来,抚顺日报记者深入基层,听文化人讲乡俗,到非遗大集感受乡俗,到满乡农庄体验乡俗,了解新时代乡俗的新变化,在寻找乡俗、触摸乡俗、感受乡俗中,感受抚顺年的魅力!

  01

  抚顺非遗庆虎年

  俏皮的粘土老虎萌态十足、表情生动;喜庆的窗花传承着关于新年的美好祝愿;精致的手工内画惟妙惟肖……2月2日、农历大年初二,抚顺部分非遗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各展绝活儿,创作虎年非遗作品,一件件民俗作品生动精致、年味十足。

  当天上午,记者在万达广场活动现场看到,剪纸传承人马墨荣左手一叠红宣纸,右手一把剪刀,调皮的剪刀尖儿在红宣纸上“探头探脑”,不一会儿就完成了一幅漂亮的窗花作品。萌态十足的小老虎脚踩福鱼镶嵌在福字内,“这幅作品我给它起名叫‘福虎有余’,寓意虎年福气多多、年年有余。”马墨荣告诉记者,她的妈妈和奶奶会剪喜字等窗花,以前过年时还经常剪窗花,她小的时候就拿着剪子在火炕上跟着家人一起剪窗花。

  好吃又好看的糖画和惟妙惟肖的面人作品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吸引孩子们驻足围观。糖画传承人袁进库告诉记者,他自己20多岁开始吹糖人,后来画糖画,为庆祝虎年他创作了糖画小老虎。在现场,内画传承人徐守祥为市民展示内画鼻烟壶技艺,各类扎染作品和面人儿老虎也受到市民喜爱。

  02

  今年过节没放鞭炮

  大年三十除夕夜,有飘香的年夜饭,笑声洋溢的春晚,拆不完的红包,道不尽的祝福。没有烟花爆竹的春节,却换来了清新的空气,清静的睡眠,清洁的环境。

  大年初一清晨,家住顺城区银河湾小区居民段女士,在微信朋友圈发文:点赞没有鞭炮声的中国年。在园区走了一趟,空气新鲜,年味浓浓……和段女士一样,很多市民都对今年春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临时举措表示赞同。

  家住顺城区抚顺城街道安怡社区的朱女士说,燃放烟花爆竹虽然是传统习俗,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城市的发展,燃放烟花爆竹既污染空气,还存在安全隐患。她认为,要传统更要注重文明。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移风易俗,带来了天空更蓝、空气更清、环境更干净。”家住绿满庭芳小区居民崔女士说。“我连着好几年没买过鞭炮了,不放鞭炮也可以过个热闹年。我们每年都回老家过年,我觉得只要一家人热闹团聚,春联贴起来、灯笼挂起来、大年拜起来,年味儿也很足。”

  社区工作者刘女士表示,每到逢年过节时,燃放烟花爆竹弄得遍地都是垃圾,带来了极大的火灾隐患,给环卫工人、消防救援人员带来额外的工作负担。

  在辽宁省抚顺监测中心自动化监测室,主任闫家鹏告诉记者,燃放烟花爆竹是影响春节期间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近几年抚顺市春节期间监测数据表明,集中燃放的烟花爆竹会导致环境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首要污染物PM2.5小时浓度甚至达到爆表,最大上升幅度达到10倍以上。今年除夕夜,实时监测数据显示,全市PM2.5小时浓度维持在45-90微克/立方米之间,小时浓度与同期相比平均下降50%-80%。抚顺除夕夜空气质量总体良好,为近两年以来最低值,管控效果明显。

  03

  满乡农庄过大年

  寻常烟火巷,细说人间岁月长。1月31日,大年除夕,一大早,家住新宾满族自治县新宾镇的李晓明就开始忙活儿了。今年39岁的李晓明自主创业十余年,日子越过越红火。去年,在县旅游部门的扶持下,她又开办了鹏润民宿,干起了旅游业。

  这不,为了让来抚过年的外地人感受家一样的温暖和满乡特有的年味,李晓明张张罗罗地给打扫干净、整洁一新的民宿挨个房间贴春联、粘福字,院子里也挂起了红彤彤的大灯笼,张灯结彩、一派喜庆祥和。

  走亲戚来新宾的沈阳人袁女士早早就预定了李晓明家的民宿,为了让袁女士一家感受到喜庆的年味、宾至如归,李晓明将准备好的中国结、福字、窗花等年饰品递给袁女士,让她带着儿子亲手装扮房间,祈福在满乡故里过大年带来祥瑞和好运气。

  忙完了民宿这边,李晓明又风风火火地赶回家,和婆婆一起准备年夜饭。当李晓明和婆婆将洗好的青菜、切好的肉片、灌好的血肠、烙好的粘火勺等一一端上饭桌,热气腾腾的乌拉满族火锅寓意着新一年家和团圆、生活蒸蒸日上。一家之主,李晓明的公公吴先生端起酒杯说完新年心愿之后,李晓明的婆婆一边给孙子往碗里夹烫好的肉,一边饶有兴味地对孙子说:“打扫庭院、张贴对联、剪窗花、贴福字,都是我们满族人过年的习俗。以前,每年过了小年之后,家家户户杀年猪、做豆腐、蒸粘豆包、做豆面卷子(驴打滚)、苏子叶饽饽、萨其马等吃食,够整个正月全家老小吃足兴。”

  李晓明14岁的儿子,听奶奶讲着满族过年的习俗和以前过年的趣事,非常向往。“扭秧歌也是我们满族人过年的习俗,一直保留至今。从三十扭到正月十五,既能自娱自乐,还能互相竞技,比出个高低后再到市内外去演出,宣传和弘扬我们满族文化……”李晓明接着婆婆的话头和儿子说起了满族的“风味”年。

  看到儿子对满族年习俗非常感兴趣,李晓明深受启发。她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她经营的民宿以干净、卫生取胜,虽然提供满族美食,但满族习俗这方面还有欠缺。新的一年,她要将民宿朝着满族特色的方向发展,争取学说一些日常满语、引进满族剪纸艺人在年节时到民宿表演、在客房配置满族玩具——嘎拉哈,让每个来此的市内外游客都能感受到满族习俗和满族特色、满族年味。

  04

  抚顺年俗面面观

  提起东北年俗,必然会想到一段老东北的“顺口溜”: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离离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灶上天;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遥街走……

  多年醉心于民俗研究的《漫画抚顺》作者曹宇表示,这老东北人过年的顺口溜,实际上是东北农耕社会的年俗写照,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味儿不断发生变化,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人们切身体验的新年俗则更加丰满,更加热闹。

  腊八这天,大家多在天亮之前就馇好一锅腊八粥,粥里要加进大黄米、小黄米、大豆、小米、大米、江米、菱角米、栗子、红小豆、去皮枣泥,合水煮烂,再撒上核桃仁、杏仁、毛嗑仁等各式干果,以及冰糠黑糖、青丝玫瑰、葡萄干等,就如老舍先生说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产展览会。“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所以腊八粥要趁热喝。

  在抚顺,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儿。小年儿这天早起,人们用灶糖供灶王爷。期待着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随后大家就该赶着“办年货”了。现在的年货五花八门,渠道更是网上线下相结合,不尽统一。据曹宇介绍,当年,老抚顺人办年货主要集中在欢乐园、新抚顺、东西四路,百货大楼、东三路商场、一百、七百、三联。吃的最受欢迎的是“杂拌儿”,即把几种小食品搅和在一起。最普遍、最便宜的是把花生、栗子、榛子、大枣、毛嗑儿搀合在一起的干杂拌儿。上档次的有果仁杂拌儿、蜜饯杂拌儿、虾酥糠杂拌儿。

  腊月二十四开始,老抚顺人家家户户张罗贴年画、“写大字”。腊月三十是重头戏。早晨,男主人在门上贴好“秦琼敬德”“神荼郁垒”门神。门框贴春联,门楣贴挂笺,窗户上贴窗花,大门正中贴“福”字。新灶王爷也贴到了厨房。水缸里要装满水,代表着财水旺。晚上的年夜饭主要以鱼、肉为主,青菜要有葱和芹菜,葱和芹菜象征着聪明和勤劳。汉族人家的年夜饭还必须有猪手(猪前蹄),意思是能“挠哧”。

  曹宇回忆说,他小的时候,家家户户要在院里拢上一个火堆或火盆。午夜子时(23时到凌晨1点)“发旨”了。全家人叩拜完毕,男主人捧着火盆回到屋里,口中还要说着“财神到家,越过越发”。这时,女人们已将饺子煮好了。除夕的饺子称更岁饺子,更岁饺子要转圈子摆在盖帘上,不能背靠背,更岁饺子忌讳煮破,万一煮破了,也不能说“破”了,要说“挣”了。吃完饺子后,长辈要接受晚辈的拜年辞岁礼。礼不能白受,必须赏给拜年者“压岁钱”,压岁钱又叫“压祟钱”,要放在孩子们的枕头底下。

  初一早饭后,人人都妆饰一新,到邻居、亲友家拜年。年高老人不用出门拜年,可以在初三以后出去相互看望。初一的垃圾不能倒;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人带着丈夫、子女回娘家拜年,必备办一大袋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初五叫"破五″,可以扫除投垃圾扔东西,又叫“送穷日″,表示送走了穷鬼。


监制:张秀伟

阅读:1137
编辑:唐海波 刘涛
导航 时政 观察 民生 社会 视频
抚顺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