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抚顺新钢铁围绕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发力,将过去175个控制室缩减至73个,生产管理由过去的日调控精确到分、秒,先后完成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工序和各类装备升级改造,吨钢动力费164.9元,同比降低8%,吨钢耗电396度,创历史最优。
抚顺新钢铁智能化、数字化发展进程中的数字变化,是抚顺扎实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的生动实践。2020年以来,我市从围绕顶层设计、规划引领入手,将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抓发展、促振兴”重要抓手,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切实推动抚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专项行动 高效推进
我市成立工作专班,强化专班设置、责任分工、目标体系等方面保障措施。市主要领导任工作专班双组长,各县区政府、市政府相关部门“一把手”作为专班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市工信局,形成闭环责任链条,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与此同时,我市聚焦产业结构调整,编制完成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工作方案,制定《“老原新”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在全省范围内首创“企业纳入‘老原新’项目清单告知书”,编制《工信系统支持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政策摘编》。
观念创新 项目扶持
多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创新观念,强化产业要素支撑,聚焦重点产业链、关键企业、重点项目等领域,认真梳理形成“老原新”三个字号支撑项目等清单,依托产业链谋划创新链,发挥科技要素强大的支撑引领作用。
在推进“老原新”过程中,市工信局与各推进组积极开展企业调研,全面分析工业项目,向企业宣传解读相关政策、申报条件及流程。重点推介抚挖重工、永茂建机等“老字号”企业带有科技创新特点重点项目,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推动传统制造业迭代升级;确定“原字号”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拓宽产业发展领域、科技引领产业高级化、发展绿色循环产业四个发展方向。
优化结构 自主创新
2020年以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转换新旧发展动能,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扎实稳健。在改造升级“老字号”方面,我市突出装备制造产业,聚焦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用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实施赋能增效。在深度开发“原字号”方面,我市突出石化、冶金、建材等原材料产业,聚焦规模化、精细化、高级化发展方向,谋划落实一批补链、延链、强链项目,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在培育壮大“新字号”方面,我市突出战略性和高技术制造业,聚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引育壮大高新动能。
2021年年底,总投资12.1亿元的抚顺石化公司催化剂厂通用加氢催化剂技术升级等9个石化产业项目,已列入省“原字号”项目库。抚顺高新区初步形成丙烯、碳四、碳五等八大产业链,走出一条从“粗”到“精”的创新之路。抚矿集团等企业锚定固体废料和工业废弃物综合治理及有效利用,持续增加工业余热清洁能源供暖面积,提升利用工业固废能力,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做好“三篇大文章”企业自主创新是核心。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政府搭台主导、企业自主唱戏”模式。全市“老原新”企业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为续写“老原新”三篇大文章增添浓墨重彩。截至目前,以抚顺石化公司为龙头的“减油增化”和延伸产业链策略正在积极推进;固体废弃物产业技术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张倍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