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更高水平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建平台、育主体、优生态、创品牌。几年来,抚顺一直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基本遵循,坚定不移推进创新发展,把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努力走出一条创新引领城市转型的新路子。
科技创新激发新旧动能转换
近年来,我市通过持续开展创新载体建设,加快科技成果本地化转化,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市成为国家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培育城市、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高新区获批全国双创示范基地。省石化产业和固体废弃物技术创新研究院在我市挂牌运营,获批国家实质性产学研联盟2家,列入省揭榜挂帅攻关榜单项目3个。实施“揭榜挂帅”和“带土移植”,本地转化技术创新成果50项以上。目前,小颗粒油页岩炼油、废旧轮胎炼油、绿页岩制备发泡陶瓷及装配式建筑、煤矸石制备无机保温材料、利用矿山固废进行土壤改良5个项目正在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市科技创新重要阵地,抚顺高新区积极对标国家高新区创建标准,不断补齐短板、集聚科技要素、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努力形成了产业特色突出、技术工艺先进、创新创业活跃、功能设施完善的高科技园区。2020年,抚顺高新区成功获批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达41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271亿元。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6家、省级瞪羚企业7家,在11个省级高新区绩效评价中连续2年位居第二。抚顺高新区已成为全市科技创新高地和引领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抚顺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引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初步建立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的创新主体梯次培育格局,积极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目前,全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49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省级雏鹰企业39家、瞪羚企业16家,216个产学研项目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29.8亿元。
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我市依托科技创新调结构、降成本、去产能、补短板,取得实质性进展。聚焦“老字号”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使新钢铁、抚挖重工、华丰民化等一批传统企业焕发青春活力;聚焦 “原字号”企业精细化、规模化、高端化的深度开发,辽宁鑫星、东联安信、顺特化工等企业补链强链延链正当时;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新字号”,清原抽水蓄能电站、抚清助剂、“哥俩好”品牌各领风骚。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建设数字政府,提高大数据服务水平。发挥产业场景优势和数据资源优势,实施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支持数字产业全链条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头部企业本地配套。优化产业布局,形成头部企业辐射带动、链条企业众星拱月的产业集群生态圈,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格局。
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用信息技术为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赋能增效。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及高端精细化学品产业、煤矸石综合利用产业,推进冶金新材料产业向价值链供应链中高端迈进,建设国家级高附加值新型原材料基地。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技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并开通5G基站1826座,新钢数字化改造等3个项目获工业互联网创新政策资金支持,抚顺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建设项目荣获省政府信息化方案案例创新奖,抚挖重工成槽机研制项目加快建设,抚清助剂产品列入工信部石化行业鼓励推广应用技术产品名录。
责任编辑:杨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