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三务”:让监督跑出“加速度”

抚顺日报  05-12 08:32  作者:孙晓华 A+ A-

  “村里断头路修缮费用明细,村里的食用菌合作社又给分红了,每人得多少……”现在,远在天津打工的新宾红庙子乡老戏场村村民孙井海经常会从村里的微信群看到这样的公示,随着村级“三务”的公开透明,他对村里情况有了更多了解,萌生了回村发展的想法。

  自从村级党务、村(居)务、财务“三务”走上“云”端,村里把“家底”都亮出来,使村民们的心里也跟着亮堂起来,让像孙井海一样的在外务工人员更产生了归属感。

  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委按照省纪委监委的要求部署,积极推行互联网+“三务”模式,充分运用民生大数据监督平台、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云”模式,公开村级党务、村(居)务、财务,打造“阳光三务”,让大数据赋能基层监督,不仅推动了村级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更让监督跑出了“加速度”,有效打通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

  从“栏上”到“网上”:基层亮出了“老家底”

  “以前在村里,谁享受到了低保、新农合谁报销了多少、地力补贴得多少、村集体产业分红多少,这些信息都在村部的公示栏上贴着。贴出来没时间看,等有时间看了信息就没了。现在妥了,俺们只要想看打开手机随时就能看到这些信息。”清原南口前镇南口前村村民们说着村里的公开事项从“栏上”到“网上”的变化。

  近年来,市纪委监委将持续推进“阳光三务”作为净化基层“微腐败”的有力抓手,在传统“三务”公开方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为“小微权力”监管插上科技的翅膀。整合基层零散的信息资源,探索建立了民生系统大数据监督平台,进行民生资金项目公示、民生政策公开,信息已涵盖70项民生资金和476项民生工程。

  村级“三务”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是基层群众最为关心关注的事情。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委想群众之所想,将涉及“三务”的信息再整合,在民生系统大数据监督平台上专门开通了“阳光三务”板块,目前共采集从2012年至今的相关数据19万余条,全市各村、社区在平台上纷纷亮出了“老家底”,让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从“脚下”到“指尖”:人人成为小微权力监督员

  权力运行在哪里,监督就要跟进到哪里。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民生系统大数据监督平台、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新模式,对村级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和村级决策等进行监督。各县区纪委监委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查询端口;在乡镇(街道)设立了大数据终端查询机;村(社区)创建党员微信群,定期将“三务”公开内容公示到群里,“码上监督”“大数据监督”“指尖监督”,将监督从“脚下”移到了“指尖”,让人人成为小微权力监督员,构建起覆盖基层“人、财、事”的智慧监督网。

  从“宽松”到“从严”:监督震慑力更加强大

  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围绕推行“阳光三务”建立了信息公开、问题收集整理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同时制定了“阳光三务”的工作标准,列出公开目录清单70余条,悉数梳理村干部行权用权“微事项”,对村级权力运行、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等资料进行整理、审核、问题反馈、整理归档、直至发布信息,平台管理人员不定期对“阳光三务”公开平台录入的信息情况进行筛查,针对发现的问题,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改进录入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实现在信息化公开平台上应公开事项“零遗漏”“无死角”,有力促进基层干部廉洁规范用权。此外,将“三务”公开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各级考评考核内容,对存在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走过场走形式等严肃追究责任,从严查处不公开、假公开、公开不到位背后的腐败和作风问题。

  基层干部们说,以前“三务”公开随意性大,现在不再随心所欲,同时有章可循,要公开什么,什么时候公开,心里一清二楚。

  越来越透明的大数据监督,不仅大幅度减少了村民因对“三务”存疑而引发的各种矛盾,促进基层党员干部依法用权、规范用权、廉洁用权,而且通过对小微权力运行的数据进行分析研判,找准突出问题和规律特点,为专项监督、专项治理提供靶向。

  随着“阳光三务”的不断深化,在翔实的大数据面前,监督的震慑威力更加强大。日前,顺城区前甸镇某村原党支部书记曹某主动到顺城区纪委监委投案,向组织交待了10余年前利用职务之便骗取村大额工程款项的违纪违法问题。


责任编辑:于小一

阅读:2542
编辑:张倍博 杨骅
导航 时政 观察 民生 社会 视频
抚顺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