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天高气爽。在营口中国红十字运动发源地纪念馆门前,一群师生正热烈交流参观感受,“老师,长大后我也要当志愿者!”
今年是中国红十字会暨辽宁分会成立120周年,社会各界纷纷走进纪念馆参观,了解红十字会历史。辽宁是中国红十字运动发源地,也是中国红十字会第一个地方分会的诞生地。自成立之日起,辽宁省红十字会就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为己任,致力于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改善最易受损群体境况,在“三救”“三献”等方面,特别是在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救援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深入群众 精准救助
哪里有困难、有需要,哪里就有红十字工作者的身影。120年前如此,120年后的今天亦如此。
8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强降雨袭击了葫芦岛、朝阳等市。了解灾情后,辽宁省红十字会紧急组织水上救援、赈济救援4支应急救援队。风雨中逆行的“红十字人”,用实际行动阐释着红十字精神。
应急救援、应急救护、人道救助,此“三救”是红十字会系统服务群众、保障民生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省红十字会夯实红十字应急救援基础,积极推进全省红十字应急救援区域化协作机制,应急救援迅速有力。截至目前,全省红十字会共有55支应急救援队伍1500余名队员,形成红十字应急救援网络体系。葫芦岛、朝阳等市发生灾情之后,省红十字会还发动各方力量筹集了1150余万元的救灾款物,有效帮助受灾群众改善生活境况。
应急救护推进有序。长期以来,省红十字会扎实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活动。截至目前,全省培训救护员持证累计超过85万人,应急救护培训师资数量达到2074人,居全国前列。全省已建立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30多个,对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急救和防灾避险的知识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省红十字会还推动在一些公共场所安装自动体外除颤器1500余台。
人道救助精准有效。全省各级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深入街道社区及生活困难群众家中摸底,开展“博爱送万家”公益救助活动。五年来,共筹集发放救灾救助物资价值2952万余元,全省80个县区、8万户家庭、24万余人次受益。救助大病患儿1160人,救助资金3171.2万元。
主动作为 力推“三献”
“如果用我的一腔热血可以换来血液病患者一丝生的希望,我将义无反顾”。这是我省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蒋贵宝21年前捐献造血干细胞前夕的话语,也是他投身公益的誓言,他始终坚信,没有什么比救人一命更重要。
蒋贵宝是我省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中的典型代表。20多年来,我省红十字会大力开展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人体器官捐献宣传动员工作,注重优质服务、精神激励,努力改变公众捐献观念,带动社会风气持续向上向善。
同时,我省率先在国内开展造血干细胞入库前回访工作,自主研发我省造血干细胞捐献业务工作系统及志愿捐献者微信端录入平台,不断推动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全省已实现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入库145890例,实现捐献333例。
省红十字会深入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宣传动员、志愿登记等工作,持续推进人体器官捐献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生命接力”中来。我省人体器官捐献数量实现大幅上升,从2019年的74例增加到2023年的226例,共实现人体器官捐献1192例,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达20万人。
此外,省红十字会还积极推动全省建立市级缅怀纪念场所,目前已实现14个地市全覆盖。联合相关单位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不断提高“三献”事业的民众知悉率和参与度。
风雨同舟 志愿同行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三救”“三献”工作开展的背后离不开红十字志愿者。他们就在我们身边,既平凡又普通,却都有一颗火热的心,总能在人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挺身而出。
近年来,省红十字会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倾心打造可持续规范化志愿者队伍。“我们最有特色的就是以组织体系建设为抓手,推动红十字志愿服务高效联动。”省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广泛动员全省红十字系统工作者加入志愿服务组织,搭建全省红十字志愿服务联合平台。2021年年底成立省红十字会志愿服务联合会,下设应急救援、应急物流、应急救护、人道救助、养老关怀、“三献”6支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目前,全省建立红十字志愿服务组织近千个,居全国前列;全省红十字注册志愿者数量连续三年新增超万人,总数达8.9万人,较2020年增加近50%,已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贯通协调、高效联动”的红十字志愿服务网络体系。
为增强红十字志愿服务社会影响力,省红十字会打造“爱心相髓——小红花聚友爱”等志愿服务项目;与铁路部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常态化驻站红十字志愿服务,在春节、国庆节等节假日期间为旅客提供志愿服务。那一抹抹志愿红,不仅成为车站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在人们心中播撒下“人道、博爱、奉献”的种子,让红十字精神在辽沈大地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