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无言,岁月有声。
从春和景明、夏日繁花,到秋结硕果、冬雪皑皑,时光轮转中的抚顺大地魅力尽显、风光无限。而比季节更迭还要动人的,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只争朝夕、笃定前行的奋斗场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夏去秋迎,尽是“丰”景。
金秋时节的抚顺,田畴沃野生机勃勃,处处写下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9月29日,我市首届农民庆丰收暨农业特色产业推介招商活动盛大启幕。作为此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农产品丰收集市备受瞩目。在为期三天的特色农产品丰收集市上,来自全市各县区的70余家经营主体,带来百余种优质特色农产品惊艳亮相。食用菌、中药材、山野菜等七大品类,尽显抚顺农业魅力,吸引了众多市民和商客前来选购。
种植结构趋于合理,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多年来,我市明确耕地利用的优先次序,管护好134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推进保护性耕作,分类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全面提升耕地地力等级,确保农田是“良田”。通过实施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战略,构建了以道地中药材、食用菌、山野菜等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2.11亿段、产量达到19万吨;山野菜面积达28.05万亩,产量5.13万吨;林下和耕地人工种植中药材面积达到119万亩,产量5万吨,全市有583家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6.5万多药农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和销售。新宾满族自治县和清原满族自治县连续两年获得省中药材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项目,全市“三农”发展继续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
聚焦链式发展,加大培育知名品牌。
我市努力提升产品知名度,以区域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完成抚顺单片黑木耳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工作。全市共有14个特色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产品,“新宾大米”“新宾辽细辛”“新宾蜂蜜”“抚顺单片黑木耳”荣获省区域公用品牌,17个农产品荣获省知名、百强农产品品牌荣誉称号。同时,立足东部山区资源禀赋、生态条件和产业基础,推进我市中药材产业申报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园区)。延长、补全、建强食用菌、山野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链。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推进4个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优化升级,培育了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28家,打造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园区30个。实现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8%。
农业机械化全面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建设。
我市不断加大绿色高质高效技术集成推广,努力提高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推动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高质量发展。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支持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和家庭经营项目,强化产业联农带农机制,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保障,多途径帮助农民增收。因地制宜推进村庄规划建设,推动三县进入全省农村环境净化整治先进行列。创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1个、省级美丽宜居村52个,清原获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农村环境更整洁,村庄更宜居,生态更优良,乡风更文明。
强化联农带农,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2023年3月,投资2.6亿开发建设的“中国供销农产品抚顺农副产品交易中心”二期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占地面积83.87亩,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作为我市最具规模的一站式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国供销农产品抚顺农副产品交易中心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运营后,将成为我市规模最大的一站式采购的农副产品批发综合大市场,填补一站式采购综合农批市场空白,推动我市农产品流通创新升级。
数说75年——
75年来,沃野丰穰,五谷归仓。2023年抚顺粮食产量88.1万吨,比1949年增长3.6倍。肉类产量由1975年的1.05万吨增加到2023年的11.3万吨。
清原龙胆、新宾辽细辛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90%、70%,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2亿段、山野菜和中药材生产面积分别达28万亩和110万亩。农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为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富裕夯实坚实基础。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农业农村改革发展重大任务作出系统部署。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抚顺正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抓好乡村全面振兴各项工作,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更加壮丽的“三农”新篇章。
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