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宾每逢传统佳节、重大活动文旅节会、文艺表演人们都会扭起红红火火的地秧歌。
欢快的鼓点仿佛是历史的回声,引领着人们走进满族的过往。
抚顺地秧歌俗称“鞑子秧歌”,是满族民间舞蹈的一种形式。
它形成年代久远,源于满族先民逢凯旋之后、丰收之余,抒发豪情的即兴表演,寄托美好的生活向往。
它承袭了“踏锤”、“莽式”等满族民间舞蹈原型,吸收了汉族秧歌之长,逐渐演变发展而来,具有火爆、矫健、粗犷而又豪放的表演特色,被誉为“辽东山区的烂漫山花”、“满族文化的活化石”。
在抚顺地秧歌的表演中,舞蹈动律可概括为扬、蹲、盘、跺摆、颤、奔、跃风格独特、表演生动姿态绚烂、刚柔豪放。
其中,“大场——走阵”、“小场——二人场”以及具有民俗风情故事情节的民间舞,形成了系列秧歌,以其大摆大浪、盘旋作势再现了满族先民英勇善战、骑射为本的八旗风韵及其民俗风情。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抚顺地秧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是历史演进的鲜活印记,不仅为人们带来了欢愉与锻炼,更为我们了解满族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窗口。
非遗传承!你我同行!
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