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河与一个城市的对话
《诗经》的开篇,有这样的歌咏:“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也是说河,是人、河、洲,或者天、地、人的对话。
一个地区文化的形成,受诸多因素影响,包括自然环境的熏陶和滋养。孔夫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老子说得更深刻一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想想也是,大自然的万千生命,负载着各自的生命秘码,有秩序地完成自己的荣枯生死,循环不已,不就是隐喻和昭示着一种生命法则及宇宙真理吗?
浑河无遮无掩地流着,一览无余地展示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的风范。水土运用自身的德性,陶冶一方人群的个性、气质和品行,塑造人格,铸就灵魂。而自然物的“人格”是人赋予的,拟人的,必然有人所崇尚的地方,成为一种形而上的载体。城市与河一脉相通,天人合一,彼此的心性和追求也便蔚然成了这里的风气和文化。
这种文化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就是社会心理和价值观念的认同。它宽泛、自然,不高深,也不神秘,却无所不在,不过是没读过书、不识字的人也知道的礼数罢了。这大约就是人们津津称谓的“浑河文化”。
一曰包容。这条河接纳溪、流和霜雪雨水,乃至脏水废水,经过沉淀,不废涓滴,化为己有,以成其大。这个城市,不说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把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皇帝,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民;也不说穷凶极恶的日本战犯,在这里回归人性,悔过认罪,重新做人。只说漫长的历史中,特别是近代和新时期以来,虚怀若谷,博采众长,以人为本,吸纳先进,不拘一格引进项目、技术和人才,创造自我,发展自我。正是这种包容,得以在发展的道路上,始终云蒸霞蔚,气定神闲地走在时代的前列。
二曰奉献。这条河的归宿不全是大海,有的中途就消失了,也不是消失,而是流进了水井池塘、麦穗谷粒、钢锭铝块、电流油花和人们的餐饮茶炊中去了。这个城市,数十年辛勤劬劳,从资源型变成资源枯竭型,却无怨无悔,埋头创业,打造新的丰采,追求的还是奉献。特别是这里的地理特点是“八山一水一分田”,一分田是自己的,八分山是公益的,他们植树造林,绿化“八山”,使其成为辽宁东部的绿色屏障,中部城市群的水源地。这种大德大爱,也像河水一样,润物无声,源远流长。
三曰和谐。这条河入城后,与桥与堤与坝与园林,甚至整个城市摩肩接踵,碰碰撞撞,河却中庸克己,谦恭大度,化矛盾冲突为和谐统一。这个城市,有两个满族自治县以及汉、朝、回、蒙、锡伯等十余个民族,和睦相处,共建家园,人与人、与社会,甚至人的内心深处,讲究追求的都是和谐两个字。
四曰进取。这条河千折百回,竭而复生,却不弃不舍,执著而快乐地流向大海。这个城市数十年来,不因循,不守旧,以变应变,吐故纳新,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每一次都是对自我之否定,接着否定之否定,由量变到质变,不断地打造提升自己,成为一个全新的现代城市。
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这里是雷锋生前战斗过的地方,也是雷锋精神的故乡。雷锋的大爱足迹,助人身影,留在了街头巷尾,老少心中,为这个城市输入了精血,缔造了灵魂。雷锋从这里走向了永恒,而这里的“百姓雷锋”和人民群众,正在续写新的雷锋故事。
随着时代发展,河与城市的话题和内容也在变化,但文化本性却不会变,这是变与不变的统一,是河与城市恒久的坚守。
时光荏苒,世事蹉跎。人类社会和宇宙世界的对话,从来没有停止。
对话是言语和诉说,是生存方式和生活哲学,是天地、刚柔、阴阳、上下的平衡,是对立统一、殊途同归、多元和谐、大道归一的演绎,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的人生进取。
在时代大潮中,欸乃声声,风帆点点,河与城市一路歌吟,一路蹁跹,在对话中从容前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