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在哪里

辽宁日报  03-28 09:02 A+ A-

  (记者 张晓丽)在辽宁,鞍山、辽阳、营口、抚顺这4座城市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雷锋的“第二故乡”。自1958年11月15日来到鞍钢,到1962年8月15日因公牺牲于抚顺,雷锋在辽宁度过了三年零九个月,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光。雷锋精神深植辽宁大地。这里有雷锋曾经工作过、生活过的地方,有雷锋的战友,有雷锋帮助过的人们,他们不仅承载着鲜活的雷锋记忆,也是雷锋精神的传承者。

抚顺市雷锋纪念馆 一路“雷锋”

  从沈阳站、沈阳北站出发,人们可以乘坐“雷锋号”往返于沈阳、抚顺这两座城市。记者在抚顺第七百货商店站下车,往南走上600多米,就是抚顺市雷锋纪念馆。

  眼前的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园区占地面积有9.99万平方米,几乎每年都有超过百万人次前来参观,纪念馆有凭吊区、展览区、碑苑区、雕塑区等多个区域功能划分。虽是天气寒冷,但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雷锋墓位于园区东边的雷锋雕塑后,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长眠于此。

  时光回溯到57年前,雷锋牺牲后下葬的那天,抚顺市当地十几万军民自发走上街头,为雷锋同志送行。如今,人们参观雷锋纪念馆,都会从葬礼的照片上看到,葬礼现场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全面介绍了雷锋的一生。讲解员刘思岚告诉记者,雷锋生前爱照相、写日记,留下了大量的照片和日记,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够由此走进雷锋的内心。雷锋的事迹有很多,讲一天也讲不完。他身上有着许多闪光点,如无私奉献、爱岗敬业、艰苦奋斗、乐于助人等,究其根本,还是源于他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对党忠诚。

  在辽宁,以雷锋为主题的纪念场馆有许多,遍布于辽宁各地,共同承担起留存雷锋记忆的重任。他们有的是公立的,有的是企业和个人办的,展品内容各有侧重,都在讲述与雷锋、与本地区学习雷锋精神相关的故事。

  抚顺,拥有全国最多的以“雷锋”命名的街道、单位、班组和团队;营口,雷锋参军入伍的地方;鞍山,雷锋远离家乡北上辽宁工作的第一个地方;辽阳,雷锋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在这4座城市里,人们将雷锋精神融入自己的血液,半个多世纪以来,涌现出“雷锋班”“王海班”“三八排水班”“百姓雷锋”等一大批学习雷锋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如今,辽宁各地形成了众多的学雷锋团队,志愿者人数年年都在增长,走在哪里都会找到“活雷锋”。

雷锋小学 三件宝

  午后,记者来到抚顺市望花区雷锋小学。教学楼中,一个女孩跑过来问:“老师,您想到哪儿,我带您去?”后来听大队辅导员徐娇说,因为来学校参观的人挺多,雷锋小学的孩子们都会主动问一句,看看能不能帮上忙。

  雷锋小学与雷锋的渊源颇深。1960年10月10日,雷锋接受当时的“建设街小学”少先队的聘请,成为学校校外大队辅导员。从此,雷锋与这所学校结下了不解之缘。1971年为纪念雷锋、表彰学校学雷锋活动取得的优异成绩,经抚顺市人民政府批准,将原建设街小学正式命名为雷锋小学。

  雷锋陪伴建设街小学的学生有600多天,给学校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其中一项就是开展创建“三件宝”活动。第一件宝是自制的储蓄罐,让小学生把自己的零用钱存放起来;第二件宝是制作的节约箱,让小学生把捡到的螺丝钉等废旧物品装起来;第三件宝是制作的针线包,培养小学生自己补衣服、钉扣子。

  如今的雷锋小学中,雷锋留下的这三件宝都还在,并且得到了升级。雷锋小学大队辅导员徐娇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已经不能和过去同日而语,以针线包为例,如今很少有人需要补衣服、钉扣子。虽然时代在变迁,但“学雷锋”活动需要得到传承,因此,雷锋小学开展了“宝贝复活”活动。储蓄罐升级为“小雷锋道德银行”用来储蓄学生的优秀品质,孩子们可以将自己做的好人好事存到“道德银行”里;节约箱升级为“小雷锋爱心超市”,学生们捐献爱心,不仅可以帮助到其他同学,还可以将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传递出去;针线包升级为“小雷锋心灵驿站”,这里可以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通过专业教师的心理辅导,让孩子们开心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姑嫂村 “我哥”一直在

  从辽阳市弓长岭区出发,10分钟车程,就到了姑嫂村吕学广的家。吕学广今年70岁,他穿着朴实、身材发福,一打眼儿,谁也不会想到,他就是雷锋生前认下的义弟。

  说起和雷锋的渊源,吕学广陷入回忆。他与雷锋相识于理发店中,当时正在上小学二年级,中午去理发,排队的人却很多。吕学广没吃午饭,又怕耽误下午上学,急得坐不住了。排在他前面的人看他着急,就让他先剪,而且替他付了钱。后来他才知道这个人叫雷锋。

  认识了雷锋以后,吕学广常去焦化厂找雷锋。那时候大家生活困难,午饭都吃高粱米饭、玉米饽饽,但焦化厂的工人能吃上白面馒头。雷锋常常把自己的白面馒头拿给吕学广,自己吃吕学广带的饭菜。雷锋还经常给吕学广买笔记本、铅笔、橡皮这样的学习用具,勉励他好好学习。

  1959年10月的一天,雷锋从大队党支部书记曹恩德口中了解到吕长太(吕学广父亲)家生活困难的情况后,到他家送一些旧衣物,发现原来这就是吕学广的家。雷锋征得大家的同意,认吕长太一家为干亲,时常帮助他们、接济他们。

  尽管与雷锋相处的时间只有短短的80多天,但吕学广说:“日子虽短,我哥对我的影响却很大。”吕学广后来也到矿里当了一名工人,年年都被评为“五好标兵”“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能手”。

  吕学广家里已经没有一件东西是当年雷锋用过的了,他把那些东西都捐给了博物馆。如今,家里最显眼的东西,应该是摆在写字台上的各种奖状、奖杯。

  吕学广家并不富裕,退休以后,吕学广买了一台三轮车搞营运,常常帮助那些有困难的老年人、残疾人。他还在村道口摆摊修车,常常给家庭困难的人免费修车。有一回,一名70多岁的老人昏倒在路旁,吕学广赶紧放下手中的活儿,上前帮助老人,并把他送回家。

  在吕学广看来,帮助别人就是要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他说:“人人都会去做好事,做一件好事、两件好事容易,但一直坚持做好事就很难。雷锋做到了,我也要像他一样,一辈子都做好事。”

延伸 小事大爱

  家住沈阳市沈河区热闹路的郝赫已经年过古稀,他退休前是沈阳市著名曲艺作家。3月初,记者在雨坛社区见到了正在排演节目的郝赫。

  为社区伏案创作文艺节目,是郝赫退休十余年来不曾中断过的手头工作,尽管十分辛苦,郝赫却始终坚持义务服务。每到逢年过节,社区要举办表演活动,就会请郝赫写个节目,有时候是话剧,有时候是小品,最多的是快板。他估算了一下,这些文艺作品一共近百篇,达到20多万字。

  在社区举办的各种晚会中,郝赫不仅主动担任撰稿、策划,还利用自己的威望和人脉,多次请来著名专业演员及他的学生、弟子们参加社区公益演出。如电视台的著名节目主持人刚子、申申、纪元,著名曲艺演员穆凯、张娃佳、刘江舸(电视剧《老大的幸福》的作者)等。郝赫自己从来不收取任何报酬,这些著名演员同样也是分文不取。郝赫退休后,省内外的专业、业余曲艺演员仍经常向他约稿。尽管他很忙,却总是把公益活动放在首位,他说:“挣钱的活儿可以不干,社区的活儿绝对不推。”

  精彩的演出,既开阔了居民的视野,又提高了居民的欣赏水平。在郝赫的努力下,雨坛社区的文化活动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他所在的雨坛社区文化站被沈阳市委宣传部命名为沈阳市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社区艺术培训服务站。

  春节期间,雨坛社区正在参选2018年宣传推选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在网上的事迹简介里,凝结着郝赫辛勤汗水的“曲艺文化”,正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加分项。

  郝赫是一名老党员,退休后他积极参加社区的公益活动,积极参加慈善互助志愿活动。他总是能带头服务群众,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郝赫是楼长和单元长,他走在楼道里,看见有灯管坏了,就上手换一换。他走在小区里,看见路上有垃圾,就扫一扫,看见井盖丢了,就去找社区反映,避免发生危险。在郝赫看来,这些事都不值得一提。他说,学雷锋,是要学雷锋的精神,学雷锋是做好方方面面的事情。“我已经77岁了,要学雷锋,也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只能做眼前能看见的事,只能做一些小小的事。”郝赫说。
阅读:15501
编辑:侯晓明
导航 时政 观察 民生 社会 视频
抚顺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