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抚顺支队学雷锋时代化——什么样的生态出雷锋

人民武警报  04-22 10:11 A+ A-
什么样的生态出雷锋

——抚顺支队学雷锋时代化的观察与思考(四)


武警抚顺支队表彰写雷锋先进。

  他只有1.54米的个子,却成为人民军队的排头兵;他没有上过战场,却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英雄;他离开我们50多年了,而向往和追随他精神的人们却越来越多……

  据不完全统计,几十年来,从辽宁总队抚顺支队先后走出了2000多名学雷锋标兵和先进个人,平均每8名官兵中就有一个“雷锋”。要问这个支队为何雷锋多?记者在采访中找到了答案,这是一块培育雷锋的肥沃土壤,这里有着适合雷锋成长的良好生态。

只有当好举旗人,才能带好后来人——

领导带头出雷锋

  有人曾探寻:雷锋当初学的谁?结果发现对雷锋思想行为影响最大的,是他所接触领导的言行举止。回望几十年抚顺支队学雷锋活动的历程不难发现,领导干部带头始终是一以贯之的精神脉络和动力之源——

  每届党委班子交班,都坚持交好学雷锋的“接力棒”,既交荣誉责任,又交传统作风;每次新班子成员到任,都组织参观雷锋纪念馆、雷锋连和雷锋班,引导大家铭记历史责任、强化使命意识;每名班子成员为人处事,都坚持用“我向雷锋看齐,大家向我看齐”的工作标准和模范行动教育部队,用“看齐意识”影响带动官兵自觉践行雷锋精神。

  “在道德践行越来越成为普遍自觉的今天,如何解开‘兵学官不学、下学上不学’的疑虑,如何改变‘台上他讲、台下讲他’的反差,如何告别‘三月来了四月走’的尴尬?最有力的回答只能是领导干部带头学、坚持做。”20年前发生的一件事,至今令支队长边松印象深刻。

  那一次,支队水泵突发故障。精通营房水暖、电工技术的原副支队长李德,脱掉外衣一头扎进泵房,带人抢修了3天3夜。有人跟他开玩笑说,你都当这么大官了,手里有权又有钱,修水泵的事掏钱找人干不就得了,自己亲自干太掉价。李德严肃地批评他说:“你错了,公家的钱能省一分是一分,雷锋当年也是这么做的,不管当多大的官,学雷锋永远不掉价!”

  这个故事被2010年到抚顺支队任职的边松听在耳里、记在心中,成为6年来振聋发聩的心灵回响。现在,在官兵眼里,边松何尝不是一名“雷锋式”的好领导。尽管已满任职最高年限,但他身上丝毫看不出“到点”的迹象:每月查勤至少15次,每天工作至少12个小时,每周学习至少10个小时;到中队检查,一转就是一整天;和官兵谈心,一坐就是大半天……这种螺丝钉精神,成为激励官兵爱岗敬业的动力——

  副支队长李云雷两次平职易岗,不管是在哪个岗位都兢兢业业,“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我是革命一片瓦,哪里需要哪里码”。

  副支队长王振22年扎根支队,始终对自己严格要求,“在工作上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

  副政委李圣道和爱人长期两地分居,一心扑在部队工作上,“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

  正是有了这样的坚守和传承,支队历届党委班子始终践行“无愧雷锋、无愧前人、无愧后人”的诺言,高擎雷锋精神旗帜走在前列,先后有7任支队长、9任政委被总队以上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学雷锋典型。

  猴年春节大年初二,古城子第二小学四年级女生吴诗语,盼来了她最牵挂的人——抚顺支队政委袁学杰。袁政委带着妻子、孩子,将新学期1000元助学金和30余本文学名著交给吴诗语。在这个父亲患脑瘫、母亲有残疾的贫困家庭学生心中,这个一直资助自己的军人,就是“雷锋叔叔”。支队现任7名党委常委中,参谋长王财、政治处主任刘维杰、后勤处代理处长付超群,也常年结对资助失学儿童和孤寡老人。而在全支队,有1/3的官兵有过帮困助学的善举。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领导干部用实际行动担当雷锋精神“代言人”,是最有效的无言之教。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跟着一级干,支队先后涌现出“全军学雷锋标兵”李德、“新时期党的优秀基层干部”程显峰、“百姓雷锋”张光付等一大批雷锋传人。
阅读:1924
编辑:侯晓明
导航 时政 观察 民生 社会 视频
抚顺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