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县:活跃在乡村田间的一支特殊志愿服务队

抚顺新闻网  11-12 13:35  作者:卢然 唐海波 A+ A-

  在抚顺县农村,活跃着一支特殊的志愿服务队:天冷了,他们给特殊困难户家里的窗户贴上保暖膜;天暖了,他们去生活不能自理的困难户家里开展卫生大扫除;平时,他们给需要救助的群众送去米、面、油,衣、鞋、袜;有时,他们给那些对生活失去信心的群众送去精神抚慰,帮助他们重新扬起前行的风帆……他们总是能在群众最需要他们的时候出现,并提供最“精准”的服务,这就是抚顺县“滴水情深”志愿服务队。

“滴水情深”志愿服务队队长邓栋峰。


“滴水情深”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正在接受记者采访。

  与大多数志愿服务组织不同,这是一支农村“土生土长”的志愿者队伍,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从小就生活在农村,长大后服务于农村。

  11月11日傍晚,记者来到抚顺县上马镇南李村,采访这支志愿服务队的队长——今年43岁的邓栋峰,及住在附近村镇的另外三名志愿服务队成员——村民付艳华、高凯和苏丹。

  聊起志愿服务,邓栋峰若有所思。他告诉记者,自己的父亲患有脑血栓后遗症,母亲身患残疾,无法正常与人交流。这么多年来,日子过得一直很拮据。那时候,邻居们没少接济他们家,其中最让他不能忘记的是家里盖新房的事。“当年我们家的房子四处漏雨,几乎要塌了。后来是在亲戚朋友及邻居们的帮衬下,才盖起了现在这座房子。当时我大伯就告诉我,‘小子,人不能忘本啊,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那时我就想,长大以后,我也要尽己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邓栋峰说。

  而真正让邓栋峰投身于公益活动的,源于一次偶然的聊天。有一年,有一位朋友通过QQ发信息说,附近某镇有一个身患白血病的农村孩子,家里为了给孩子治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实在没有钱了,家里人只能看着孩子病情恶化,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邓栋峰。“当时我就想,能不能建立一个QQ群,组织一些好朋友,为患病的孩子捐点钱,没想到这个想法得到很多朋友的支持。”就这样,他成立了一个QQ群。在很短的时间内,大家就为患儿捐了第一笔治疗费,患儿家长感激涕零。此后,这个QQ群成员就成了这支公益团队的第一批队员。

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入户调查。

  这些年来,“滴水情深”志愿服务队做了多少扶贫救困的事,邓栋峰说自己也记不清了。他与队友付艳华、高凯和苏丹几个人互相提示着回忆那些让人记忆深刻的爱心片段……

  老金,75岁,抚顺县救兵镇某村人。老金的老伴身体本来就不好,他们还有一个50来岁患有精神障碍的儿子。早几年,老金能劳动,日子还能过得下去。有一年,老金出了车祸,瘫痪在床,一家三口的生计全都落在了老伴的身上,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滴水情深”志愿服务队听说了老金一家的情况后,于2015年春节前夕先派队员苏丹前去了解情况,顺便给老金家带去一副春联。当苏丹拿着春联走到老金家门口时,碰到老金的老伴背着一大捆玉米杆吃力的往家里走,看到苏丹手里的春联,老人“哇”地一声就哭了。苏丹说,老人那么大年岁了,为了一家人的生活,还在坚持劳动,当时我的心里酸酸的。

  随后,“滴水情深”志愿服务队成员把着米、面、油、肉等物品送到了老金家里,想让一家人过了一个幸福团圆年,这一举动让老金和老伴感动得直掉泪。

  第二年端午节,“滴水情深”志愿服务队又带着鸡蛋、猪肉、面粉等物品看望老金一家,还帮他们打扫屋子卫生,并包了饺子。饺子刚一出锅,老金患有精神障碍的儿子猛地抓起一个饺子,连嚼都没嚼直接吞到了肚子里。队员们看在眼里,心里一阵酸楚。大家决定,要把老金家定为团队的常年帮扶对象,要定期看望这个特别需要关爱的家庭。

  打这以后,队员们隔三差五就去老金家看看,有活就帮助干活,没活就跟老人聊聊天。一来二去,老金跟队员们道出了心里话:“信谁都没用,我就信共产党,只有你们这些人是真心帮助我们家啊!”

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帮助农民做农活。

  “农村志愿服务要讲究精准,只有精准,才能有效。”邓栋峰告诉记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他们深刻地感到,如今农民的生活条件、居住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有些农民由于特殊原因,精神层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于是,他们通过心理疏导、精神鼓励、技能培训等办法帮他们走出困境。

  小孙,30岁,抚顺县马圈子乡某村人。20几岁时,小孙就换上了十分严重的风湿病,和身有残疾的母亲一起生活。这几年,小孙的病情越来越重,甚至连下床都困难,小孙本人对自己的生活也彻底失去了信心。

  了解到小孙家的情况后,邓栋峰就和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经常来看望小孙,在精神上给予小孙很多鼓励。有一次,队员们在与小孙聊天时,发现小孙的情绪特别不好。邓栋峰想,处在小孙那种状态,语言安慰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于是,邓栋峰就给小孙讲抚顺袁存泉的事迹,并把小孙介绍给了袁存泉。后来,小孙和袁存泉还成为了好朋友,并协助袁存泉打理网店。虽然收入并不高,但这让小孙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每天都过得很开心。

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与帮扶对象合影留念。

  小唐,31岁,是抚顺县救兵镇某村人。6年前,一次车祸中造成小唐高位截瘫。前几年,小唐的父亲因无法承受生活压力而不幸离世,此后,小唐就和母亲相依为命。两年前,“滴水情深”志愿服务队得知小唐的情况后,把他列为帮扶对象,没事就去小唐家看看。那时,小唐由于下身不能动弹,每天只能打打游戏,虚度时光,情绪也十分不稳定。

  邓栋峰每次去小唐家,除了带去队员们捐赠的生活物品外,还耐心地跟小唐聊天。邓栋峰看小唐喜欢上网,就因势利导地建议小唐做微商,并为小唐提供各种信息。后来,小唐真的用手机做起了小生意。现在,小唐每个月都有几百块的收入,这让小唐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上马镇某村一位妇女,几年前,丈夫因病去世,她便带着女儿回到了娘家生活,她的脸上常年挂着愁容。“滴水情深”志愿服务队得知这一情况后,队员们经常去看望她。

  有一次,队员们发现她手特别巧,会做一些工艺品。于是,大家鼓励她把自己做好的工艺品拿到网上去销售。开始,这名妇女一点都没有信心,队员们就鼓励她,帮助她,没想到她手工制作的工艺品在网上特别畅销,这不仅让她有了收入,也找到了生活的意义所在。邓栋峰说,现在每次见到大姐,她都笑的特别开心,特别阳光。

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帮助农民做农活。

  这些年来,“滴水情深”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经常活跃在上马、救兵、马圈子等周边乡镇,在很多困难群众的家里,都有他们团队的身影。不仅如此,这支团队还积极参与环保宣传、法律宣讲、植树造林等活动。团队成员由最初的十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数百人,并先后成立了哈达、救兵两个志愿服务分队。

  队员苏丹告诉记者,刚开始做公益的时候,很多村民并不理解,以为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还有的村民怀疑他们这些人做好事是因为有政府给发工资。慢慢地,村民们对这支志愿服务组织有了了解,并对做公益服务产生了兴趣。苏丹说:“我们从小就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情况特别熟悉,十里八村的,谁家有啥困难,我们都特别清楚,所以,我们这支志愿服务队伍活动开展得非常‘精准’。”

  高凯是抚顺县救兵镇马郡村村民,有自己的生意。但是,只要团队有活动,他都积极参与,出人、出车、出钱、出物,从来都不含糊;付艳华,现在是金牌月嫂,不经常在本村居住,但是,队里只要发出活动的通知,她都尽量征得雇主同意回来参加活动。在她的影响下,丈夫、女儿也都加入了志愿服务团队中。

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给帮扶对象送衣物。

  队长邓栋峰,家里生活并不富裕,但他始终初心不改,一直坚持做公益。有人问他,你家里那么困难,为什么还要出去做公益?邓栋峰说:“如果我有10万元,与家里有100万元存款的人相比,我也是穷人;假如我有100万元,比起家里有1000万元存款的人,我还是穷人……。我们所帮助的是那些比我自己还困难、还需要帮助的人。邻里相助,有钱出钱,有力出把力。我是一名党员,我希望在我们努力下,我们这里能形成守望相助、人人有爱的社会风尚。”

  抚顺县委宣传部部长詹孟昕告诉记者,近年来,通过不断的宣传和有效引导,农村“内生型”志愿服务队伍逐渐开始壮大起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抚顺县通过整合社会各界资源,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和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开始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今后,他们将把工作重点集中到推进农村志愿者队伍规范化建设上来,对“内生型”的志愿服务队伍进行积极引导,从而全面提升乡风文明水平。
阅读:2952
编辑:唐海波
导航 时政 观察 民生 社会 视频
抚顺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