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雷锋修车师傅刘运涛:帮乡亲干活不收钱 10年少收10万
刘运涛:救兵乡里的神奇“救兵”
刘运涛。记者 张薇 摄
“好人没有标签,英雄莫问出处,致命弯道,你把生命守护,危难时刻,你能舍命相助,惊魂时刻的纵身一跃,留下好人精彩定格,你是侠之大,救兵乡里的神奇‘救兵’,中国最美的修车师傅”。这是献给抚顺市第八届“百姓雷锋”、抚顺县救兵乡王木村村民刘运涛的赞颂词,更是献给那些用行为温暖他人、温暖城市的人的赞美诗。
3月19日,记者前往抚顺县救兵乡王木村,采访刘运涛、楚国香夫妇和他们所在村的村民,感受一个辽东汉子的朴实与博大,感受一个“百姓雷锋”的心路历程,感受一个普通山民带给这座城市的温度,感受全市人民向着幸福美丽抚顺进发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律动。
精彩的一跳
刘运涛用影像设备记录发生在家附近的交通意外事故。记者 王晓垚 摄
刘运涛在易发交通事故地段种植了许多树木,防止肇事车辆冲进河里。记者 王晓垚 摄
近两年来,刘运涛不断上报纸、电视,成为见义勇为的英雄、成了新闻人物、成了“百姓雷锋”,而这一切精彩都源于2012年7月28日15时那舍生忘死的一跳。
近两年来,刘运涛、楚国香无数次向人们讲述那段挽救落水少年的故事,憨厚不善谈的刘运涛每一次讲述都是断断续续地,没有豪言壮语,没有信马由缰的想象,也没有半点浮躁的浮夸。
从刘运涛家向西500米处有一个山脚,山北临灌溉用的水渠,在山水之间建了一条公路,公路绕山顺水而建,形成一个急弯。在山脚两侧,公路部门做了弯路警示牌,还在有急弯的地方设置了护路栏杆。在围栏的边上,刘运涛栽了100多棵榆树。
因为前有山头遮挡,后有大桥连接,由于弯路弯度大、视线差,往来车辆稍不留神,就容易翻进路旁的水渠,或者撞到旁边的山崖。每年这里磕磕碰碰的事故少则一两起,多则七八起,八年来,不管白天黑夜,还是酷暑严冬,只要听到房门外有异响,刘运涛总是条件反射般地冲出屋子。
当天,出事的QQ车由西向东行驶,从榆树林穿过去,翻在水渠里。这里说是水渠,实际是救兵河开出的一个支流,满足全村及下游村屯的灌溉需求。每当丰水期,这里的水位一般在1.5米以上。当时,刘运涛刚刚修完一台车,在家里歇着,听到汽车撞击树木和落水的声音后,大叫一声“不好,出事了”穿着拖鞋就冲出屋去。楚国香也跟着往外跑,边跑边喊其他村民一起去救人。
看着四轮朝天漂在水面上的QQ车和车周围冒出的气泡,刘运涛纵身跳入水中。水到刘运涛的胸部,他试图把QQ车翻过来,但是脚下的稀泥不能给他足够支撑的力。他就把车往岸边推,渐渐就推不动了。还好,他平时修车,熟知车的结构,费了很大的劲儿把车后门打开。从里面拽出一个小孩、又拽出一个小孩,一只胳膊夹着一个小孩,送到在岸边等候的楚国香和乡亲们的身边,又转身游向QQ车,去救车里的人。此时此刻,车里已经灌满了水,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孩子已经到了后排坐上,当他再次把两个孩子送到岸上的时候,已经筋疲力尽。
还有最后一个人,但是被安全带牢牢地捆在坐椅上,只会狗刨的刘运涛无法进入车内打开安全带的扣,便让楚国香回家取来剪子,等他和前来助阵的叫邓岩的男子一道将女司机拖到岸时,刘运涛也躺在了地上。岸上的人越聚越多,许多人就地救护溺水儿童少年,有的拦车送溺水人员去医院救治。被救的4个孩子中,1男3女,年龄最大的11岁,最小的7岁,其中有两个是女司机的孩子。
刘运涛夫妇和村民勇救落水儿童少年的故事传开后,人们纷纷投来赞扬的目光,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当获救孩子家长为刘运涛夫妇送去锦旗时,刘运涛憨厚地笑笑,只说了一句:“其实也没啥,遇到这种情况,谁都能去救人。”
面对锦旗、荣誉和奖金,刘运涛并不开心。他做过许多假设,假如自己游泳的水平再高一些,自己的力气再大一些,自己的动作再连贯一些,自己的栽的树再粗壮一些……也许那个女司机不会死。即使交通、医疗部门对女司机的死因做出“行进中的汽车窗子是开着的,女司机是呛水而亡”的结论,这与施救者的施救无关,但刘运涛仍不能释然,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算不得见义勇为的英雄。
对自己充满挑剔和苛责的刘运涛,在这起事故发生后,在极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地段安装了摄像头,用家里的一台电视显示路段情况。最近一段时间,监控系统出现了故障,他就在把家里的摄像机拿出来顶替。刘运涛打开摄像机让记者看近期录制的几个片断,大多是漆黑的夜晚,骑摩托车的夜归人,不知不觉地偏离了车道、公路。每一次出现这样的险情,刘运涛总是冲出家门,迅速赶到出事现场,给受伤的人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有的人受伤了,无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他都会让到家里做简单的包扎,平服受到惊吓的心灵,帮助把车辆修好,然后送上一程和一些叮嘱,久而久之,许多人对刘运涛心存一份感念,渐渐成为刘运涛的朋友。